很多时候,人一生病就变回了孩子。林某就是在57岁这年重新开始了蹒跚学步。
今年1月份,林某的脚不小心弄破以后,不论怎么清洁换药都无法愈合,伤口反而开始发黑,散发着一股恶臭。当地医院医生给他测了血糖,发现已经达到了血糖仪可测出的上限:33.3mmol/L ,后确诊为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林某的伤口依旧在加重,并且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感染。3月份,林某来到我院骨科寻求医治。完善双下肢血管造影、血管彩超等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林某的下肢血管堵塞严重,感染难以控制,继续保守治疗会带来生命危险。
经过反复沟通,3月29日,骨科医生顺利为林某实施了双下肢截肢术。
失去双腿的林某“退化”成了吃喝拉撒都得依赖别人的“婴儿”。
但长年以来林某都是独自一人生活,健全的身体对他的日常起居尤其重要。术后,医生们扮演了“父母”的角色,用各自的专业帮助“婴儿”尽快成长。
血液内分泌科医生继续严密调控血糖,骨科医生进行止血消肿等对症治疗,同时补充蛋白,并悉心指导林某进行双下肢的功能锻炼,强化肌肉力量,预防膝关节屈曲挛缩,为后期的假肢装配做好准备。
7月份,林某来到了康复运动医学科,开始对残肢进行功能锻炼。在锻炼之余,科副主任何庚午指导他用弹力绷带包扎残肢塑形。
在对林某身体状况及残肢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后,何庚午医生综合其身体情况、经济承受能力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假肢配置方案,以及装配前和装配后的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
8月底,所有前期准备都已完成,何庚午医生正式开始假肢装配工作。为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林某的残肢和肌力情况,何庚午医生多次就装配方案的细节进行完善,精心对待取型、修型、组装、调试等假肢装配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假肢力线和接受腔适配达到最佳状态。
两个月后,林某在何庚午医生的指导下开启了康复训练。每天,何庚午医生先对其进行残肢康复训练,复合手法推拿、运动疗法改善双下肢的肢体功能。接着,林某穿戴上量身定制的假肢,接受平衡功能、协调功能、步行功能等综合训练。何庚午医生引导他正确掌握正常步态的支撑相和摆动相的步态协调技巧及时限,帮助他逐步掌握自我训练方法。
康复期间,林某的心理变化也是医生的关注重点,需要适时帮助其排解紧张情绪,给予暖心鼓励。
从最初的站立训练,到平路行走、上下楼梯……经过林某的不懈坚持和医生们的共同努力,他逐渐可以在助行器的辅助下缓慢步行,实现了重新站起来走路的梦想,也为他将来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支柱。
对于肢残患者来说,假肢不只是代偿缺损肢体功能的人工假体,更是帮助他们继续追求人生理想的坚实阶梯。我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假肢矫形中心是黄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假肢、辅具定点装配机构,同时可开展儿童青少年不良体姿体态矫正,比如下肢不良步态,先天性扁平足以及特发性脊柱侧弯。
科室副主任、假肢矫形中心主管何庚午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辅具应用专委会青年委员,全国辅助器具培训讲师,曾连续两年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辅助器具技能大赛并分获全国二、三等奖。
为帮助肢残患者享受更专业更精准的假肢装配服务,何庚午医生对每一次装配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不断总结积累临床经验,在攻克疑难病例假肢装配难题中取得了可喜成果,不断提高假肢装配技术水平,完善康复治疗配套服务,助力更多的肢残患者重新迈向追求幸福生活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