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咨询电话
0559-2310909
医院传真
0559-2177123

您的位置: > 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2024-12-30 本文来源: 黄山首康医院企划部阅读次数:0

如果你愿意一节一节地触碰他的肠子,你会发现,你会讶异,它竟然是肠梗死的秘密。

 

别害怕,这不是什么惊悚画面。医生在术中将他的肠子逐段提起、细细检查,只为找出那枚“小小”的血栓。但这并不是大做文章,因为这个大小不超过1cm的血栓,差点要了他的命。

 

这件事就发生在上周,74岁的程爷爷被家属急匆匆地送来黄山首康医院急诊科。来院后,据程爷爷家人口述,他已经出现腹痛症状3天,剧烈疼痛始终无法缓解,同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普外科医生很快前来会诊,查体发现程爷爷腹部压痛感强烈,拟“肠梗阻”将其收治入院做进一步检查。

 

入院后,医生为程爷爷完善了全腹增强CT与床旁心电图。黄山首康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医师翁延宏综合程爷爷的各项检查结果、临床症状、房颤病史,考虑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房颤是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此病极为凶险,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将面临肠坏死、腹腔感染、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还可能出现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此时的程爷爷需要立即手术!

 

排除手术禁忌,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后,翁延宏副院长为程爷爷在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可见腹腔中有血性浑浊液体渗出约500ml,距末端回肠约有100cm的小肠出现坏死,以及右半结肠和阑尾坏死,其余小肠颜色晦暗,蠕动差;肠系膜上动脉无明显搏动。

 

翁延宏副院长立即将肠系膜上动脉暴露,分离开周围组织,游离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用皮筋提起肠系膜上动脉近端,暴露出第一分支,找到无搏动位置并将其切开后,清晰见到一枚0.8cm*0.5cm大小的血栓,这正是造成程爷爷这场危情的元凶。

 

完整取出血栓后,翁延宏副院长利用取栓导管沿各分支动脉探查有无隐藏血栓,并用肝素水冲洗动脉,达到抗凝效果,用尿激酶10000U进行溶栓治疗。最后,测试先前无搏动位置已恢复搏动,颜色也从之前晦暗色明显好转。针对于坏死肠管,根据损伤控制原则,决定行「坏死小肠切除+坏死右半结肠切除+小肠减压、小肠造瘘术」。

 

手术顺利结束后临时关腹,术后密切关注程爷爷的造口肠管颜色及生命体征变化。

 

24小时后,翁延宏副院长再次为程爷爷开腹探查,发现保留的肠管血运恢复正常,手术很成功,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得以解决,程爷爷被送入ICU进行后续监测和治疗。

 

翁延宏副院长介绍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关键点是及早发现。由于此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很容易被患者当成一般腹痛来对待,认为熬一熬、休息休息或吃点药就可以缓解,延误了治疗时机。这次,好在程爷爷送医及时,加上诊断迅速,及时取栓,才避免了进一步的恶化。


 

发生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有什么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分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和慢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两者症状各有不同。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表现为突发剧烈腹部绞痛,不能用药物缓解,早期腹部胀,肠鸣音活跃。继续发展会出现绞窄性小肠梗阻表现及体征,呕吐及血便。

 

慢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则表现为进食后会出现弥漫性腹部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性与进食量有关。随着症状逐渐加重,会陆续出现慢性腹泻,泡沫样粪便,吸收不良,体重下降。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常见病因有哪些?

 

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继发于心血管疾患,比如心肌梗死后的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形成等,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阻塞。其中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肠系膜动脉栓塞的风险尤其高。

 

血管炎血管壁发炎会导致血管损伤,血流不通畅从而形成血栓,造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血管创伤血管创伤后凝血系统会被激活,导致血栓的形成,造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高危人群有哪些?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房颤、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瓣膜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是高危因素。

老年人血液流畅会减弱,导致血栓,常会发生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2、妊娠期妇女

妊娠期女性血液浓稠,导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几率会增高。

 

3、血管情况较差的人群

血管情况差会出现血管纤维肌发育不良的症状,易导致栓塞。

 

最后,翁延宏副院长温馨提醒,如果生活中遇到剧烈腹痛的情况,且腹部体征及症状不相符,请及时到医院就诊。而对于高危人群,翁延宏副院长建议应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戒酒、科学饮食、坚持锻炼,预防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毕竟肠子被一节节探查的画面真的过于“血腥”,不信可以返回上文翻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