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从医之路,孙俊主任的回答是:“幸运”。
在医疗资源紧缺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人求医难的痛苦经历,让孙俊在学生时代便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做一名纯粹的利他主义的医生。高考毕业填报志愿时,孙俊所有的志愿都是医学院。如愿入学后,他也在自己感兴趣的外科系统进行了系统学习。梦想中的职业加上热爱的专业,造就了他近四十年的骨科医生生涯。
对于孙俊来说,幸运不仅仅体现于“爱一行,干一行”,更大的幸运是抓住了职业生涯中四次宝贵的进修机会。
幸运降临的四次
因为勤奋好学和突出的专业能力,孙俊得到了前往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创伤骨科学科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多少骨科医生梦寐以求的机遇。这次进修让孙俊结识了两位良师,一位是手外科赫赫有名的韦加宁教授,另一位则是著名的创伤骨科专家王满宜。两位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尊重患者、恪守医德的作风深深感染了孙俊,也令他更加坚定了少时的想法,做一名纯粹的医生。
第二次进修,孙俊来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这里,他开启了脊柱外科的学习生涯。在北三院进修的日子里,孙俊观摩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手术,其中蔡钦林教授的脊椎后路手术让他印象最为深刻。在无数次观摩学习中,孙俊积累了大量关于脊柱外科的诊治经验,也让他明白了手术过程中操作技巧的重要性。
在随后的临床生涯中,孙俊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又前往北京协和医院开启了第三次进修。这次进修中,孙俊系统地接受了AO技术、手功能重建、矫形外科等理念和技术的培训,使他具具备了扎实的骨科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009年,孙俊走出了国门。通过全省范围内的层层选拔,孙俊取得了赶赴德国波恩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交流的机会。在德国,孙俊接受了关节骨科和运动医学的规范化手术培训。这次赴德进修经历更加开拓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德国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带给了孙俊深刻的思考和体验。
其实,幸运并不会一直围绕同一个人打转。回看孙俊的从医之路,我们发现,“专一”的医学院志愿才让他走上了从医之路,对专业的无限热爱和苦苦钻研才让他在骨科领域有所建树。而正是不断的坚持和热爱,才让孙俊不断获得“天花板”级的进修机会。幸运的背后,是不忘初心的纯粹与努力。
做一名纯粹的医生
何为纯粹?孙俊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作为骨科医生,治愈患者的痛楚,尊重和包容每一位患者,做到坦诚相待就是纯粹。只有这样的想法,才能使患者百分百信任自己。”
谈起坦诚与信任,孙俊向我们介绍了曾经的一位患者。在上世纪90年代末,脊椎前路手术在黄山市尚未开展,在没有人敢于尝试的时候,孙俊站了出来。
一项手术的常规开展需要取得家属的签字,但这次新技术的开展却在最初受到了一些阻力。孙俊找到患者与家属,坦诚交代了新术式的优势与风险,希望他们能够相信自己。但患者家属还是十分担忧。学科技术必须不断往前发展,也必须有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孙俊依然坚持在院方和患者之间协调,努力打消各方的顾虑。最终,在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下,患者本人带着家属找到孙俊,共同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下了名字。
因为有了患者的信任,手术进展得很顺利,患者的疾患被成功治愈,后续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正是这样的坦诚与信任,才使得一场场手术攻坚克难,取得成功。医生坦诚交代病情,处处为患者着想;患者信任医生,配合做好各项治疗,这样的医患关系才能构建良好的就医环境。
技术的价值终会体现
孙俊主任强调,对于骨科手术来说,顺利下台并不是手术成功的标志,患者术后能否尽快恢复功能才是评估的标准。这就需要骨科医生在各类手术的开展过程中,既要技巧熟练,又要灵活变通,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时刻注意保护每一处血管和神经。
所以,扎实雄厚的基本功与高超的手术技巧是关键。加上现代骨科技术更迭快,设备更新快,人们对于健康和美容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骨科医生必须持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为了做到精益求精,孙俊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利用闲暇时间,研究骨科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精进自己的手术技巧,同时结合以往手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累积经验。
多年如一日的专注使孙俊完成了职业生涯的一次次蜕变,在骨科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也让他成为了一名纯粹的学者型医生。临床科研两手抓的他在骨关节疾病、脊柱疾病与运动创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黄山市率先开展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修复术、颈椎前路手术、腰椎融合术、肢体延长手术等技术。
回顾近四十的从医之路,孙俊一直将纯粹与努力放在心里,用行动诠释一名医者的价值。他也希望现在的年轻医生能以纯粹为本,永远将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因为技术的价值终归会在未来的某天得以体现。